香港下周天气急转!热带气旋逼近+降温来袭,风球要来了?
一场可能涉及强风+降温+降雨的组合套餐正在靠近香港!
是的,下星期的天气,确实有点“料”。
根据香港天文台和多项AI预测模型的信息,本港即将迎来一个不太稳定的天气组合。
一方面,位于菲律宾以东的低压区正逐渐发展为热带气旋;另一方面,一股强烈的东北季候风也计划在周日抵达广东沿岸。
两者如果“相遇”得刚刚好,那就会对华南沿岸地区,尤其是香港,带来不小的影响。
天文台已经上调了下周的风力预测。下周二(10月21日)高地地区有可能吹8级烈风,离岸风力也预计达到7级。
不仅如此,气温也会明显下滑,部分地区如打鼓岭、石岗甚至可能在周三(10月22日)低见18度。10月的尾巴直接变成“提前营业的冬天”,也是香港少见的天气剧本。
那这个热带气旋
会不会来“正面交锋”呢?
目前来看,答案还不能下得太早。
据天文台表示,这个热带气旋大概率会在10月19日左右穿过菲律宾进入南海,随后进入香港800公里范围内,甚至在10月21日前后短暂接近至400公里范围。但随后很有可能在季候风的“劝导”下突然转向,朝西南方向移动并逐步减弱。
换句话说,它可能“靠近一下就走”,不像以前那样来势汹汹直冲香港。
听起来似乎松一口气?但别太早庆祝,因为即便主角不来,配角也不是好惹的。
这次的东北季候风强度不低,预计会为香港带来几天持续的北风和低温天气。
天文台预测,下周初开始天气将变得多云、有雨,部分时段还可能出现雷暴。
体感上来说,就是你早上起床会突然感觉“凉了”,甚至可能在公交车上开始怀疑是不是应该翻出衣柜里的薄外套。
除了官方天文台,几个AI气象模型也给出了预测意见。
风乌AI、盘古AI和伏羲AI等都认为这个热带气旋会在下周进入南海,并与本港拉近距离。
其中风乌AI预计它会在10月22日至23日最靠近香港400公里以内,随后掉头远离;
盘古AI预测接近时间更早;
伏羲AI则认为这个系统整体结构松散,不会带来强风暴雨。
虽然细节略有出入,但基本共识是:它会靠近,但不会逗留太久。
那问题来了,会不会挂风球?会不会放风假?
目前天文台并没有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切还在观察之中。
按照惯例,只有在热带气旋进入本港800公里范围,并对本地构成潜在威胁时,才会考虑发出1号风球。而是否继续升级,还得看它的路径、强度和速度。
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没有风球,风和冷空气还是会准时到来。下周几天,海面会有涌浪,山区风力增强,局部地区还可能出现阵雨或骤降温度。
如果有户外活动、登山、露营计划,建议提早关注天气更新,做好防风防雨准备。
整体来看,这次并不像是一次猛烈台风的正面来袭,更像是两股天气系统的交汇影响——不会特别极端,但同样不容小觑。
下星期天气变化大,情况未明,别只盯着风球有没有挂。建议大家持续留意天文台和天气更新,提前做好准备,总好过临时慌张应对来得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