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正文

月入五万还“喊穷”?香港男子哭诉被加租,网友吵翻评论区!

来源:内部生活网 编辑: 2025-05-17 15:50
“一个月赚五万,却说交一万元租金生活就过不下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段子?但这,正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公屋富户加租”事件的真实写照。起因很简单,房委会决定对月入超过公屋限额的“富户”加租,最高要交到4.5倍租金。听起来象是对高收入住户的一次“合理调整”,结果却点...
       “一个月赚五万,却说交一万元租金生活就过不下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段子?但这,正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公屋富户加租”事件的真实写照。

起因很简单,房委会决定对月入超过公屋限额的“富户”加租,最高要交到4.5倍租金。


听起来象是对高收入住户的一次“合理调整”,结果却点燃了全港网友的讨论情绪。尤其是当一位家庭月入五万的港男在Facebook上晒出全家开支表后,大家更是炸了锅。

该住户表示,家里三个成人月入合共5.1万元(母亲月入1.5万元,两兄弟各月入1.8万元,即家庭月入5.1万元。

现时3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额为25,100元,资产限额514,000元,5.1万元月入刚好超过入息限额2倍,如果按新政策需要交2.5倍租金,租金从4000元飙升到1万元,顿时觉得压力山大,大吐苦水:“点储钱买楼?点生活?”


字里行间,尽是对加租政策的怨气,甚至控诉港府加租不合理。

不过,网友们大多不太买账。

评论区几乎一面倒地站在“冷静理性”的那一边:

“搵五万都话生活唔到?咁搵三万、两万嗰啲人仲点算?”、“租金占入息两成算幸福啦,大把人三成四成都顶硬上”、“有得住公屋已经赢起跑线啦,不如让位畀有需要嘅人”。

甚至还有人“火力全开”:“唔钟意就唔好住公屋啦,搬出去私楼你就知咩叫真·市场租金!”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愿意理解他。

有网友指出,香港现在确实很难上车(买楼),工资涨得慢、楼价依然高、物价也一点都不客气,“住方面,确实很难。”

也有人说,五万元收入在香港真的不算富有,只是“不够穷”。

这话听起来有点荒谬,但细想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特别是在香港这个“寸金尺土”的地方,生活成本的“深不见底”早已不是秘密。


根据Numbeo数据,2025年香港人每月的基本生活成本高达2.5万元,单是住市中心一房单位,租金就要1.6万元,再加上吃饭、交通、水电、通讯、娱乐等基本开支,别说月入两三万,就算五万也不能说“过得很宽裕”。

相比之下,深圳的生活就“和蔼可亲”得多。同样是一个人独居,生活成本还不到香港的一半。在深圳市中心租个一房单位,月租约5700元港币,生活开支加起来也就1万出头——别说对香港人来说是天堂,就连来自北京、上海的朋友也感到“值到飞起”。

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宁愿北上通勤,也不愿意在香港“租金压顶”。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生活成本客观存在,但“公屋富户”这个标签本身也不该被美化。

首先,公屋的本意是为有真正住房困难的人提供基本保障。

若住户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还继续以极低租金享受优质资源,无论怎么看都有点“不太公平”。

一边是轮候公屋多年仍排不上队的基层市民,一边是年年出国旅行、每月赚五万还喊“吃不消”的“富户”,大家自然会有情绪。


而房委会此番调整租金机制,正是希望“资源错配”的情况不要继续恶化:

你不是不能住,但请你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也不是惩罚,而是责任。

至于那句“交一万租金太贵,储不到首期”,其实也戳中了另一个尴尬的点——月入五万的家庭,买楼确实不容易。

看看现在的楼价,中产阶层也得“靠爸靠妈”才能上车,单靠自己慢慢攒,真的难如登天。

这不,也有网友语带调侃:“家庭月入五万,中产都算不上,只是‘不够穷’罢了。”


这听起来扎心,但的确揭示出一个现实问题——香港的“中间层”,正处在不上不下的灰色地带:

不穷到可以申请援助,也不富到可以随意置业,住不起私楼、抽不中居屋,哪边都不讨好。

那“加租”到底合不合理?说到底,答案因人而异。

如果月入五万还能享受房屋补贴,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已经是“站在幸福线以上”;但如果在这五万里,还要供养家人、还贷款、供子女读书、兼顾通胀压力,那日子确实不算轻松。

所以才会有网友说:“值不值,不是看你交多少钱租,而是看你有没有在香港真正落脚。”


对有些人来说,公屋是一条通向安稳的起跑线;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条被束缚住的“半吊命”。

到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是“被制度卡住上流空间”?这场关于“公屋富户”的争议,大概还会持续很久。

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欢迎留言。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