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企业直销大户,做还是不做?
十五年前,个别大型复合肥工厂成立了针对大农户的营销部门,摸索工厂直销农户的新路径。当时的复合肥渠道还处于上升阶段,再加上工厂内部资源优先支持渠道,所以新成立的大户直营部门难有作为。新路径的摸索,草草收尾。现在机会是否成熟,厂家可以做大农户直销了吗?
现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是种植大户的比例持续提升,甚至成为主流,他们购买农资的逻辑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以山东省滨州市的邹平市为例,当地的耕地流转占比已经过半。传统的批发零售渠道在散户集中的乡镇较为稳固,而土地流转集中的乡镇,零售商的数量在减少,坚守的也仅仅在维持经营,对于工厂和批发商来讲,这块阵地已经失守。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再依赖传统渠道?邹平市天脊化肥批发商胡经理认为,在选择农资时,种植大户与散户最大的区别是选择范围更大。小散户的选择把便利性放在第一位,基本限于身边的零售门店,而且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而种植大户则不同,他们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眼光会跨过所在乡镇,考虑其他的乡镇零售商和县市批发商,也会考虑直接寻找厂家。综合来说,他们的选择首先是出于某种需求,要么是技术服务的需求,要么是成本上的需求,抑或是其他需求。在种植大户的眼里,正规渠道的化肥产品的质量差别较小,选择谁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产品没有瑕疵的情况下,品牌需求被其他需求替代了。农资购买逻辑的变化,决定了传统渠道难以满足种植大户的多元需求。
其次,传统渠道的颓势愈加明显,大部分县市级批发商已经进入衰退期。
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多年来,第一批复合肥县市级批发商,超过一半来自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下岗职工(2000年左右),他们大部分人的年龄偏大,对新媒体的掌握应用程度较低,且精力体力不足以支撑进一步开拓市场。因此,这一代人手中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滑。下滑的原因有多种,既有厂商不协同的原因,也有新生代渠道商崛起的因素,还有产品单品利润的下滑及区域市场复合肥需求下滑的原因,也有产品迭代的冲击。总之老一代的批发商和零售门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近几年,化肥产品淡储旺销规律被打破,二十年前拿货就能赚钱的年代一去不返。传统“坐商“的经营习惯也是导致传统渠道商进入颓势的另一个原因。正如一位新生代渠道商所言,许多老牌的县市级批发商,一年下不了几次田地,主要是春节前下去收款,他们距离农户和作物太远了,根本不了解消费趋势和农户需求的变化,他们这一代人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未来几年将逐步退出市场。
传统渠道商的衰退和种植大户购买逻辑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企业不能再对传统渠道有过多的幻想?单纯依赖传统渠道的生产企业,已经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大农户直销的路必须要走,只不过是和渠道商一起走,还是另辟蹊径单独走,需要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和不同的产品,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