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人的幸福感断崖式下跌,创下20年来最低记录, 什么原因?
2023年,比利时居民幸福感的指标跌至0.33,这一数值较2008年几乎减半。在金融危机前夕,这一指标曾攀升至0.7以上。
健康状况恶化成主要原因
健康状况,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恶化,是幸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病患人数大幅增加,更多人感到健康状况限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
在社会福利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疫情期间形成的团结感已经部分消退,此外,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呈负面趋势。这些因素抵消了失业率下降和辍学人数减少等积极变化带来的影响。
部分领域仍有积极进展
尽管幸福感指标持续下降,但某些方面的情况确实有所改善,包括健康领域。
根据规划局为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所追踪的83项指标显示,慢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显著减少,自杀、交通事故死亡和吸烟人数也持续下降,然而,肥胖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却在不断上升。
幸福感测量方法引发争议
负责报告的联邦规划局(Planbureau)官员帕特里夏·德尔巴雷(Patricia Delbaere)坦言:“在综合幸福感指标的测量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健康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我们选择了三项特定的健康指标,因为它们与民众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最为紧密。”
根据规划局的任务,他们需要用一个数字来概括居民的幸福状况,这种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结果直观清晰,但缺点是少数指标占比过重。
这种现象在反映未来世代幸福感的另一项指标中同样显现。
在“人力资本”指标中,高学历人口的增加抵消了阅读能力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德尔巴雷表示:“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但我对阅读能力的下降感到担忧。”
环境资本持续下降
另一项指标。- “环境资本”也持续下滑,这一趋势已经持续数十年。
规划局指出:“这种下降在时间上总体保持稳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空气、水、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所有因素都在推动这一下降。”
比利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比利时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在51个目标中,按照当前趋势,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望实现,这些目标包括对研发的投资、用水量管理以及青年的就业或教育参与率。
而在阅读能力、可持续捕鱼以及汽车交通出行等领域的目标,很可能无法实现。
弱势群体尤为受影响
帕特里夏·德尔巴雷(Patricia Delbaere)强调,联合国一直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然而,不同群体的发展情况却呈现出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低学历者、单亲家庭、失业者和低收入群体的表现通常最差。
德尔巴雷指出:“这种差异在与贫困、就业以及住房相关的指标中尤其明显。”
收入差距缩小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比利时在某些领域仍有积极进展。例如,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的“不平等”部分,数据显示比利时的收入不平等近年来持续下降。
生活满意度较高
另一项重要指标——生活满意度也在改善。比利时人对自己的生活打出7.6分(满分10分)的评价,高于法国人和德国人,但低于荷兰人。
幸福感评估强调非金融因素
这一年度SDG与幸福感指标报告的发布,旨在从非金融角度全面展现国家现状。
尽管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但这种方式经常被批评过于单一,无法真实反映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