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亿像素拍照手机的上市,究竟是噱头?还是对市场的深度研究
距离红米从小米独立出来,转眼间都快过一年了。从2019年1月10日,原金立手机掌门人卢伟冰加盟小米,任职红米品牌总经理以来,有着“性价比之王”的红米在千元机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新品一经推出,几乎在各种流量渠道都充斥着褒贬不一的消息,赚足了关注度,同时市场冲击力很大。
转眼看小米,红米独立出来之后,脱掉沉重的“极致性价比”外衣的小米,有了专注做中高端手机和新零售的更多可能性。但依旧不容乐观,消费者反应不佳,市场表现差。
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战斗天使”小米9,搭载高通骁龙855旗舰芯片,虽在2月份发布前后赚了一波热度,刚开售就一抢而空,但面临年中各路性价比新势力的突进夹击,到目前为止,仅仅发布8个月时间,小米9的价格就已经降到冰点,如今可以说是“挥泪甩卖”了。定位年轻女性的时尚拍照旗舰手机CC系列产品6月份正式官宣之后,因产品没有足够的亮点,也未获得较多关注。
直到9月24日,搭载三星全新光学传感器,及1.08亿像素摄像头的MI MIX Alpha环绕屏概念手机发布,终于引来了一轮爆发。虽然量产的可能性较小,依旧还是让大家对于小米整体品牌的美誉度改善不少。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大战中,搭载1.08亿像素5摄模组的小米CC9 PRO承载着使命来了!惊人的数字组合让大家都不太相信,真的有手机能做到1亿像素?是的,它真的做到了!
从4800万到6400万,再到1.08亿可谓是国产手机像素历史上的“大跃进”!1.08亿像素手机的出现,小编认为源于手机厂商对手机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教育。之前各大厂商的洗脑式卖点口号:
OPPO-“前后两千万,拍照更清晰”
VIVO-“前置两千万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
华为-“4000万徕卡三摄,AI摄影大师”
小米-“前后2000万,拍人更美”
等等,这些传递给消费者的都是像素高 = 拍照好,如果有谁跳出来说高像素不一定好,那就是挑战大家的固有认知。
教育市场消费者已经很艰难了,更何况已经在大家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概念,只需顺势而为,利用消费者的像素认知,就无需再解释为什么要选择1亿像素的小米手机。就更不用解释为什么五摄模组的手机值得买了,因为摄像头多意味着拍照好。惊人的数字结合消费者的固定认知,不需要过多的阐述,只需要在各个渠道重复“1亿像素、五摄”这两个概念,大家对于这款手机的认可度就建立起来了。
很显然,从营销思维上说,小米CC9 PRO是一款深刻洞察市场的好产品。
于此同时,从真正意义上看,小编对于这款产品持观望态度,1亿像素的噱头大于实际。
最早追溯到9年前,iphone4的发布会现场,乔布斯就提到过“现在,很多厂商都热衷于谈论那些很表象的指标,涉及到摄像时,则是“多少多少百万像素”,但是我们更倾向于问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诚然,一张照片从拍摄到成像,最终的品质的好坏取决于:
像素
软件优化
CMOS感光元件
镜头本身
图形信号处理器
构图
光线
人物本身表现力等等
不可否认,高像素确实能让文字和图案细节更加圆润、细腻、丰富,但当像素在相同屏幕分辨率下达到一定量级,像素更高的变化提升超过人眼能够识别的范围,视觉上并不会有较大的差距。一直被广为称赞的苹果手机拍照效果好的原因取决于苹果的每个像素光线摄入量,色彩深度的协调性更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产智能手机摄像头像素狂奔4000万,而苹果研发团队依然把像素稳在800万、1200万的原因。
另外一点也是大家一直热烈讨论的,感光元件。在容纳相同数量像素的前提下,传感器精密度越高,尺寸越大,进光量就越充足,噪点也就越少,成像效果就更好。而定制传感器的费用相当高,手机消费市场如此透明,且市场如此下沉的情况下,为了压缩生产研发成本,多数厂商是采用的都是采购标准化镜头。
售价2799起的小米CC9 PRO,接地气的价格也引来了多数手机迷的围观,第一波评测也已经能在各大网站上找到,小编浏览了一些评测贴发现,大家普遍反应小米对CC9 PRO的调教明显有偏冷色倾向,不太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偏冷的小米原生屏幕上。而夜间模式下,光线明亮和静态环境中,小米CC9 PRO在画面细节和纯净度上优势很大。
总的来说,小编认为,1亿像素的小米CC9 PRO是全新硬件的首次尝试,依旧还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期待小米继续加油,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
对于这样一款手机,你会考虑购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