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芬兰对华贸易大幅萎缩的数据,为什么?
据芬兰海关外贸统计,去年芬兰对华货物出口额为35.57亿美元,下降12%。尽管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芬兰去年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但中国脆弱的内需导致了出口数据疲软。去年中国占芬兰出口总额的份额为4.7%(2022年为4.9%)。中国是芬兰第五大出口国,仅次于德国、瑞典、美国和荷兰。芬兰对中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类别是木浆和纸制品(占芬兰对华出口额的38%)以及机械和电子产品(占出口额的37%)。
自中国进口货物价值同比萎缩18%,略高于进口总额(-17%)。自中国进口货物价值69.17亿欧元。贸易逆差减少33.6亿美元。进口数据疲弱的主要原因是芬兰经济形势低迷以及疫情后对商品的强劲需求趋于平稳。中国是芬兰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瑞典和德国,份额为9.0%(2022年为9.2%),机械和电子是最大的进口产品组(占进口总额的56%)。
芬兰统计局服务贸易初步数据显示,去年芬兰对华服务出口额同比下降17%,为10.41亿美元。自华服务进口金额12.93亿元,下降15%。芬兰对华服务出口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运输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芬兰特别从中国购买所谓的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
2020年后,对华服务贸易出现逆差,其背景是疫情爆发后旅游业崩溃。2022 年底中国取消新冠疫情限制后,中国游客正在慢慢找到返回芬兰的路。芬兰旅游局初步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游客人数为2019年同期的43%。截至去年底,中国游客占芬兰所有外国游客的 3%,而疫情前这一比例高达 6%。
根据芬兰商业联合会2月底发布的出口晴雨表,芬兰的出口预计不会很快回升。根据一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大部分(42%)从事国际贸易的芬兰公司预计未来六个月出口将继续保持在目前水平,而四分之一的公司预计出口将减少。28%的企业在预计出口将会增长时更加乐观。企业将成本增长、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劳动力短缺以及运输和物流困难视为最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对于芬兰出口公司来说,对中国的依赖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因为只有 4% 的公司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风险,11% 的公司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风险。
2023年芬兰对华贸易大幅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涉及经济、政治和全球市场动态等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 地缘政治紧张与制裁措施
芬兰与其他欧盟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对中国的一些政策持批评态度,特别是在敏感问题上。
同时,芬兰在加入北约后,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可能出现一定的调整,间接影响了双边经贸往来。
2. 全球经济放缓
2023年,全球经济受高通胀、利率上升以及地缘冲突(如俄乌战争)的影响增长放缓。这导致国际贸易整体萎缩,芬兰与中国的贸易也未能幸免。
中国国内经济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宽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减少,对芬兰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3. 行业结构与供应链变化
芬兰的对华出口以机械设备、纸浆和金属制品为主,这些行业在全球需求疲软或中国本土生产能力增强的背景下受到了冲击。
欧洲企业也在供应链多元化的背景下,将部分生产和贸易重心从中国转向东南亚或其他地区,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4. 中国出口的竞争加剧
中国在许多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可能对芬兰制造业的出口形成一定的挤压,特别是在技术设备和金属加工领域。
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芬兰和欧盟近年来推动更严格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可能限制了某些对华出口商品的生产或贸易。
中国也在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进口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6. 汇率波动
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可能对贸易成本和竞争力产生影响,使芬兰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
芬兰对华贸易萎缩并非孤例,而是欧洲整体对华贸易趋势的一部分。这反映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地缘政治复杂化对中欧关系的深远影响。